第(2/3)页 盯着屏幕上小小的精细导弹设计图,吴桐手下不停的根据着其上数据推演着,脑海中思维延展铺开。 因为要承担较大的过载,目前空空弹体常用的材料,一般用得都是钢材料。弹体是导弹盔甲,好的弹体材料,能够提高导弹的运载能力,增大结构强度,为导弹各部件提供更好的保护连接性。 她这次设计的新型pl-15对弹体材料要求颇高,需要单位面积承担一般导弹更高,甚至是翻数倍的过载。 对于一架先进战机来说,在保证必要的燃油、机载设备等空间所需的前提下,能够为机载武器弹药提供的内部空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弹药携带空间,增大飞机的武器系统威力。 战斗机之所以威力大,和它挂在的导弹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只有导弹才是实实在在的打击武器。当然,战斗机每次最多能挂载多少枚导弹,也不是无止境的携带导弹就是好的。 按着目前的空空导弹规格,一般来说,中型或重型战机能挂载8枚导弹,而轻型战机挂载导弹一般是2-4枚。 然而,战机实际作战时,并不会这么满载,因为挂载导弹多,不仅破坏气动外形,而且还会增加战机重量,这些都会降低战机的性能,从而导致作战失败。 因此,很多情况下,战机并不是全负荷满载导弹的。 因此,小型、轻型,更具敏捷性,射程增大且可实现高密度挂载空空导弹,成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对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本来只能携带6枚常规导弹的战斗机,如果在同等威力下,导弹弹体缩小一半体积,重量减轻一半,在战斗机弹仓容量不变的基础上,弹药携带量直接可以乘以二,变成12枚,作战自然也会是翻倍,甚至翻数倍的增长。 威龙j20拥有强劲心脏,超轻机身,它的弹载量相应增加不少,从最初版的6-8枚,升级到了如今的10-12枚,依然有限。 但是在有限的基础上,吴桐想要的给威龙配备更大的发挥空间。用来应对,随着空中目标种类的不断增多和性能的不断提高,日益复杂险恶的未来空中战场环境。 吴桐基于载机平台对挂装武器数量和打击模式多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尝试对空空导弹的性能进行她能力范围之内的,一系列全新的技术革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