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超时代并不代表好-《奋战在第三帝国》
第(2/3)页
厂房内的声音比较吵杂,说话声和各种机械声,他们有的在讨论,更多的是在使用机械捣弄飞机。
一眼看去,飞机大多是单翼型的飞机,只有少量的几款双翼机,要是李奇懂行的话,能够看到几架很明显是各国相对老牌的特色机型,像是“玩具枪”、“水牛”等等飞机。
李奇走了几步,看到了什么似得扭身向着一处走去,那里有着一架相对大一些的飞机,它的机翼看去仿佛是折翼形态,但其实就是一种仿佛要展翼一般的外壳。
“这是容克斯与梅塞施密特合力研究的斯图卡初号机。”劳伦德纳显然是做过功课,见李奇盯着飞机看,介绍道:“已经有经过几次的试飞,状况十分良好。”
李奇当然认出这架飞机是什么,还是他花了不少时间亲口介绍给两家公司的设计师,怎么可能不知道飞机是斯图卡。
所有德三在二战时期的飞机,要是想要研制主力型,在1927年期间还真的没有比斯图卡更合适的一款了。斯图卡本身的设计理念不复杂,无非就是要求在结构上能够承受得出服从的压力,因为是暂时不需要去进行太大的负重,飞行速度上亦是暂时没有严格规定,那样一来对于发动机的要求更不是太高。
现在看去,李奇看到的就是长115米,宽15米,高388米,机翼面积3369平方米的机型。在外观上它绝对是与“斯图卡”没有区别,命名上采用的是强击机,而不是俯冲轰炸机。
还真的就应该叫强击机,因为它从一开始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了强击而去,后面被称呼为俯冲轰炸机是一种风向潮流。
其实现在的飞机种类不多,大概是分为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还没有进行更加明细的区分,李奇在观察双座斯图卡样机,耳边听的是相关的研究人员报上的参数。
事实证明哪怕是同一种外形的东西,只要是科技没有到达一定份上,那么性能上绝对是天差地别的差距。
“很不错,至少在理念上没有什么错误,并且你们会比世界上任何一个研究小组率先掌握垂直轰炸的技术。”李奇在鼓励,看着几个参与研制的工程师,说道:“我们总是比任何国家率先挖掘到一些秘密,证明你们的确是一群非常优秀的人。”
被总理称赞是最优秀的人,对于他们这一代人真的是太重要了,认真算起来绝对称得上是国家级别的荣誉,让几个稍微年轻一些的参与者直接激动红了脸庞。
年纪大一些的工程人员自然也高兴,但是他们毕竟有太多阅历了,只想知道付出了努力会有什么样的回报。哦,别误会,他们不是要涨工资要奖金,是关于后续的研究资金问题。
汉斯波尔曼是斯图卡这一款飞机的主设计人员,他立刻问道:“领袖,那么是不是能够增加科研资金,我们需要在材料和相关设备进行更多的优化,那需要庞大的资金最为后盾。”
李奇当然知道汉斯波尔曼是谁,汉斯波尔曼本来就是斯图卡87的“父亲”,汉斯波尔曼是在为容克斯飞机制造公司工作,后面因为胡戈容克斯反战,导致容克斯飞机制造公司被国家强制收购,那么汉斯波尔曼自然就成了国家资产中的一个员工。
汉斯波尔曼现在不是斯图卡的“父亲”,因为提出概念的人是李奇,不过真的没有比汉斯波尔曼更加合适的项目负责人了。
根据汉斯波尔曼更加详细的介绍,目前的斯图卡样机在很多方面其实也是落后各项指标,他着重讲了关于发动机的问题。
“我们已经有专门的小组在进攻攻关。”李奇知道一切机器的硬伤在哪,还真的就是在那个心脏。他稍微提了一下柏林那边的情况,又讲了几个小组的名字,最后说:“德意志沉寂了八年,很多方面无法一时间追赶,但是我们不应该放弃。”
汉斯波尔曼听了只有默默点头的份,他们这一代的人,谁都有参军为国家效力的经历。正是因为有效力过国家的经历,他们才更加清楚上一场战争是怎么回事,后面国家遭受到制裁,受到的耻辱感也绝对要比那些新生代强非常多。
“领袖想要看一下试飞吗?”汉斯波尔曼用着比较期待的目光看着李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