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及笄-《古代养娃日常》
第(2/3)页
彭瑾本来是要亲自送他们兄弟俩回栖霞书院学习的,但是刘湛和刘澈却婉拒了,他们虽然舍不得家人,但是也明白雏鸟长大了,终究要离开巢穴,自己练习飞翔的本领。
彭瑾欣慰于两个孩子的乖巧懂事、沉稳有方,只得将满心的不舍和担忧都按捺下来,目送两个孩子登上马车,渐渐地驶离了王府街巷,消失在拐角处。
有了第一次分别的经验,接下来将近一个月的短暂分别似乎也不再那么难熬了,更何况节日时栖霞书院还会特地让学子们放假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等到秋末,京中大考,刘识连年政绩优秀,被提拔为吏部侍郎,尚书之下,主管一部事务。
亲朋好友少不得登门道贺,大家都说刘识的前途远大,将来是要执掌一部,官拜内阁的。
果然,翻过年来,吏部尚书因恶疾难除,上书乞骸骨,太熙帝再三挽留无果,只得恩准其告老还乡,一时吏部主事者空缺。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任免等事务,在六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不能群龙无。
太熙帝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吏部尚书的人选,干脆让刘识以吏部左侍郎的身份代理吏部尚书一职,主管一部事务。
不过是过了个年,刘识的官职就连升多级,一时间京城里引论纷纷,羡慕非常,有人觉得刘识虽然资历浅了一些,但是一向政绩卓越,代理吏部尚书一职也算是实至名归;有人则对此又羡又妒,说了不少风凉话,就等着揪刘识的错处呢。
然而眼见着吏部的一应事务并没有随着前任尚书的上书离职而变得混乱不堪,反而在刘识的治理之下愈地井井有条起来,那些心存疑虑的人便也不得不打消了揪小辫子的念头,真心佩服起刘识的为政之能来。
一时间宁安伯府门庭若市,但是不论是刘识还是彭瑾,都秉持着客气有礼的原则,对于真心结交的赤诚以待,对于妄图攀附的拒不再见。
至于那些各处孝敬的好东西,刘识和彭瑾分文不取,原封不动地给人还回去,实在退不回去的,干脆以送礼者的名义捐献出去,造福他人。
有人觉得刘识中正耿介、高风亮节,值得赞佩。
有人却觉得刘识过于刚正,不知灵活变通,不但没能借机捞到些许好处,反而还可能因此而得罪一些人,于今后的仕途晋升不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