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活字印刷-《我的三国我当家》


    第(2/3)页

    “嗯。我们去看一下。”

    一路走一路问,两人很快便找到印书的所在。外面有两个兵丁把守,刘墉亮出相府的腰牌,带着蔡文姬进到院里。这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里面有七、八个工匠,另外还有一个管事的,一个记帐的。

    雕版印刷的工艺并不复杂。先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将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书的时候,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便制成了。

    刘墉问那管事的,“你们这些技艺是从哪里学来的?”

    见是丞相府的人,那管事的不敢怠慢,恭敬答道:“在下襄阳人,这技艺却是从富义县偷学来的。”

    刘墉暗暗点点头,又问:“一块版能印多少张?每天能印多少?”

    那管事见刘墉问得极是专业,更是佩服,拱手道:“一张版大概可印万张左右,至于每天的印数,因我这些工匠还不太熟练,只能印一千来张。据说富义县的工匠每天能印二千张呢。”

    刘墉又点点头,再问道:“你觉得这样印好么?”

    那管事见刘墉是个内行,便认真答道:“需求大的书籍,如‘四书五经’等用此法印刷极是便利,在下以为,此术必会推行全国。”刘墉深为赞同,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对世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那遇到什么难事没有?”刘墉又问道。

    “不瞒公子,制版甚是不易。公子请看……”那管事指着一块雕版道,“一块版上有数十个字,每字又有若干笔画。稍有不慎,刀偏了一下,断了一处,便成了废版,只得重来,极是可惜。”

    刘墉颔首道:“这的确是雕版印刷的弊端。还有么?”

    那管事的又一指旁边的几间大屋道:“雕刻好的版印完后也再无用处,只能堆积在此。以后若再印还好,若不再印便可惜了。过得一年半载只能劈来烧火了。”

    “为何不一直保存呢?不就占些地方吗?”

    “公子有何不知。这些皆是木头所制之物,一到夏秋,有开裂之弊。而且虫蚀鼠咬,也不好保存。”

    “原来如此。多谢管事,你去忙吧。”那管事一拱手,自去不提。

    “原来道理是这样简单啊,这就和印章一样嘛,可以前怎么就没有人想到过呢。”蔡文姬在每一道工序前都细细地观察了一番才回来,口中一阵感慨,又对刘墉道:“刘大哥又是如何想到的?”

    刘墉笑道:“你想知道?”

    “是啊!”

    “那你先告诉我为何要见貂蝉我就告诉你。”

    “呸!休想。”

    刘墉刚到府门,相府的管事早立在那儿,先向刘墉一拱手道:“刘将军。”又对蔡文姬道:“小姐,丞相吩咐,有伯喈先生旧友自长安来,请小姐即刻回府。”蔡文姬一呆,叹道:“看来只有以后再去见貂蝉姐姐了。”

    次日,华佗先到后堂给几个公子诊断,蔡文姬兴奋地向曹操说起昨日看到的印书之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