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过多久,李倓便派人来送了信,请楚歌前往洛阳——战事结束,李倓就近搬入东都洛阳。 对于楚歌会被李倓召见的原因,知情的几位长辈也都心照不宣,只叮嘱她路上小心,陛下已经成了帝皇,建宁王早已是过去式,今时不同往日,不能失了礼数。又说如今朝堂上有不少人出身长歌门,虽然他们都是一心报效朝廷,不过因为志向和从政理念或多或少多有些不同,难免生了龃龉,楚歌辈分高,若非必要,实在不必插手他们的明争暗斗里。 李白既是男神,如今又是师父,楚歌自然不想让他担心,对于他们的一应嘱托全都乖乖巧巧地应下,最后跟长歌门的师父师兄师姐告了别,在前来相请的天策府将士和长歌弟子的护送下,北上洛阳。 这次叶归程没跟着去。一是藏剑山庄现在的事情也多,二是楚歌以为此次蛋总让自己去洛阳只是履行当初的约定,给她个公主封号,理应花不了多长时间。 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将近半年。 作为一个现代人,楚歌也许因为没有机会的缘故,实践能力不足,但是理论基础却是相当丰富的,更别说她还知晓未来的历史,如今都换了皇帝了,肯定不能让大唐再衰落下去。 于是在被册封了镇国公主之后,楚歌就又跟李倓密探了许久。 大唐,甚至说是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除了皇帝实在凶残暴戾滥杀无辜的,其他导致皇朝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代军政不分家。大唐最典型的就是节度使制度。封疆大吏往往是既掌着民政经济大权,又握着兵权,皇帝是个明君或者只要不那么糊涂,朝廷正常运转,这些封疆大吏往往彼此牵制,就算有权有钱也不敢妄动。但若是皇帝太糊涂,底下的人难免压制不住自己的野心,德行这种东西太过虚无缥缈,指着它治国未免太过天真。 说到底,还是要靠制度。 其实后世的政治体制什么的也有问题,但总归比现在好。所以楚歌提了提后世的三权分立。 当然在这个时代扯民主那绝对是胡扯,受科技经济以及生产力的影响,这个时代中央集权是最好的制度。 不过三权分立的思想,想来也能给李倓一定的启发。 除了三权分立,还有别的诸如内阁啦,六部啦等等等等。 其实李倓本也忧心节度使制度的问题,听了这个理论,心里确实有了一定章程。 不过这个措施也并不彻底。楚歌想到唐之后的五代十国,以及更之后的宋朝,甚至终大明朝两百多年,始终无法笼罩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阴影之下,直至明末女真建立清朝,挥师入关…… 蒙古和女真这两个民族所建立的国家虽然被写入历史,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只要一想到他们的政权是建立在汉民数以十万计的累累白骨之上,楚歌就对这两个政权喜欢不起来。 所以一定不能让大北方的跑马场丢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