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六云 谁许谁地老天荒 八-《银色终焉》


    第(1/3)页

    3-6“我没有受贿”

    一个商人被控受贿。他宣称:“我没有受贿。”

    显然,这个商人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我们不知道他是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辩护,还是以被观察者的身份进行诡辩。这两种推论都合乎逻辑,如果没有别的证据,就不能判决(引自“webdictionaryofcyberneticsandsystems”)。

    3-7囚犯诡论

    甲乙两人偷东西,人赃俱获。他们被分开审问,可能的惩罚如下:

    甲否认乙否认:甲、乙各一年监禁

    乙承认甲否认:乙释放、甲五年监禁

    乙否认甲承认:甲释放、乙五年监禁

    甲承认乙承认:甲、乙各三年监禁

    甲乙二囚犯都会想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去做:以甲而言,甲若承认,最多三年监禁,如果乙也承认;双方都监禁三年;如果乙否认,甲马上获得自由。这个结果并不坏。这是博弈,乙也会同样这么想。如果甲改变主意,将冒监禁五年,而乙却获得自由;反之也一样。如果双方都改变主意,各监禁一年,也可以达到“共利”。

    但是,这一决策的过程可能是无限的理性推理:假如我选择“共利”策略,我必定相信对方也将选择“共利”策略;假如我选择“私利”策略,对方也会选择“私利”策略予以防范。这个“推己及人,推人及己”的过程可以无限地推下去,他的极限状态在博弈论里叫做“共享知识(commonknowledge)”,但是没有人可以达到这个状态,囚犯也摆脱不了这个悖论。---引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