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经济之人才培养-《海上长城》
第(2/3)页
再后来,经过李广这个曾经的驴友指点,海唐国的高端自行车形成了几个品牌,牢牢的占据了自行车世界品牌的最高榜单。
---
虽说不那么泾渭分明,但是政府和民间的投资却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点。民间的投资几乎都集中在轻工产品和食品工业,这些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更重要的是,这些产业需要的资本金少。
而政府方面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重工业,或者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而军方主导的几个项目,更是短期根本不可能见到效益,但是对国防和国家整体竞争力有至关重要作用的行业和项目。
作为技术储备,海唐国政府建立了一个民用船舶设计院,其中几乎清一色的意大利工程师。李广给出了几个项目同时也给出了“创意”,大型的(五万吨。二战期间最大的油轮不过三万吨)油轮,大型的干散货轮,大型的集装箱货轮。
这些能够设计战列舰的工程师们,很厉害,至少比海唐国曾经设计印度洋号航母的那班家伙厉害。短短两三年时间,这三种极具前途的商船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海唐国的造船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争结束后,各国航运业都陷入衰退,而海唐国却凭借着这三种船只,在世界航运业中一枝独秀。
但是,任何一个具体项目,都比不上意大利人的加入对海唐国工人技术人员素质的提升。
在四四年,海唐国招收的意大利医生,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教师教授多达两万余人。而在四五年。这个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六万出头。
直接的影响很明显,比如这些意大利人的加入,海唐国的炮弹生产跨上一个台阶。迫击炮产量翻了一番,而榴弹穿甲弹高炮弹子弹等产能连番四倍,达到每年四万余吨。
更加明显的是,海唐国的水电站,桥梁,港口码头,以及长安的城市设施设计。准备建设的几座标志性建筑全都有意大利人的参与。
要是没有这些人,海唐国怕是想日本投降之后搞个开国大典都没有个差不多场合。而意大利人的建筑水平是值得肯定的,绝对不在德国英国美国之下。其中某些技巧经验更在他们之上。比如对付大唐岛的雨季。意大利人有威尼斯水城的经验,设计规划的下水道,水准那是相当的高。而且以意大利人的艺术细胞,长安城中的几项标志性建筑,中西结合,美感悠远流传,为长安城增色不少。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战争是男人的事情。意大利人搞搞艺术,搞搞设计,搞搞生产还是不错的。
根据海唐国的经验,这句话可以相信。
和意大利的紧密交往,最最重要的成果是。这些意大利人的到来,为海唐国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在政府的倡导下。海唐国实行了一种古怪的师徒制教育体制,每个意大利工程技术人员,都有配备一到两个小学或者中学毕业的徒弟。至于高中毕业生,那是配给教授专家的。
这种古老的方式,看似不合时宜,但是效果明显。国人勤奋谦虚,礼貌周到,意大利工程技术人员满怀感激,倾囊相授。这种古老的办法,为海唐国短短几年时间培训出数量超过二十万的基层工程技术人员。
某年,李广曾经感慨过:要是没有这么一批人,海唐国从日本德国抢回来的东西只能当废铁回炉。等海唐国的正规教育体制发挥作用,怕是再好的设备也变成了废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