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东京,我来了-《大宋好时光》


    第(2/3)页

    可父亲却总骂我没出息,不上进,非得把我送去太学读书,结果惹了一桩祸事……这才跟着外公一道出京避祸。”

    杨浩心如明镜,沈放偏向从武本质上没错,奈何宋朝偃武修文,武人地位不高。出身宰相门第,文华清贵的沈父不赞成也在情理之中。

    父子俩因此心生芥蒂也不足为奇,却不知沈放惹下了什么祸事,需得逃出东京避祸。

    “那此番回东京,令尊会责罚于你吗?”

    沈放叹道:“责罚是肯定的,不过应该会轻很多,仔细说起来,多亏你了。”

    “我?”杨浩不由诧然。

    “就是你那份安民救灾章程,尹判官上奏朝廷,署名是我……”

    沈放讪讪道:“阿姐说,此事即便朝廷没有奖赏,也能扬名出彩,光耀门楣,父亲一高兴,她与母亲再帮着求情,父亲多半能原谅我!”

    “如此便好!”

    “可那个章程是你的,我……”沈放有些不大好意思。

    杨浩摇头道:“是你的,是你花钱买的,尽可心安理得。”

    “好吧,总之还是谢谢你!”

    沈放道:“对了,那天我看到尹判官找你,要为你请功,你为何拒绝啊?

    这份功劳不小,说不定能得个承奉郎一类的官职,出身大有不同,甚至可以让给你直接入太学读书,将来科考为官。”

    怎么?

    继沈媛从杨雪口中套话后,沈放也加入探查底细的行列了?

    更让杨浩为难的是,该怎么回答?

    那天若是其他人提及请功举荐,没准杨浩会欣然接受,但偏偏是尹洙,一个庆历党人。

    庆历新政已经开始了,但杨浩比谁都清楚,一年多后将以失败告终。

    范仲淹外放,客死他乡,除了富弼与韩琦、欧阳修等寥寥数人依靠个人能力再度崛起外,大部分人从此前途暗淡。

    尽管同情他们,但庆历新政问题太多,时机也不对,初来乍到的杨浩不准备贴上,或被贴上庆历人的标签。

    毕竟未来,大宋的党争将愈演愈烈,何必此时蹚浑水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