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伊霍之事-《大宋好时光》


    第(2/3)页

    沈放这才说起朝堂之事,以及沸沸扬扬的“朋党论”。

    果然!

    杨浩听闻之后,丝毫不觉惊讶,庆历新政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可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一片良苦用心。

    可是他们的做法着实有待商榷,太过急功近利,打击面太宽,也没有策略可言。

    断人生路、断人财路,断子孙上进之路,无论哪一条,都足以让人拼命,何况他们都犯了。

    甚至伸手触碰军事,连东京防务也要插手,不说将门反对,恐怕官家赵祯心里也会有想法。

    京畿防御,这个问题太敏感了。

    范、韩二人,实在是……自找苦吃,自寻那什么路。

    至于王素之事,范仲淹或许自觉一碗水端平,公正无私,可是……大局面前,也忒不讲策略,不注意细节了。

    一旦授人以柄,后果可想而知。

    而今守旧势力攻讦他是朋党,百口莫辩,君子之党也是朋党啊!

    其实……

    杨浩仔细想了想,说他们是朋党其实不冤。

    北宋王朝到了后期,朝堂上一个持续多年的风景便是“党争”。

    新党与旧党的争斗,相互攻讦,你来我往,无休无止,最终将大宋王朝耗到油尽灯枯的地步。

    一个普遍的说法,认为北宋党争起于王安石变法,但或许……庆历新政才是开头吧!

    沈放的提醒是有道理的,杨浩本人也早就心里有数,与新政官员们保持着距离,不担心牵涉到所谓的“朋党”中。

    守旧势力反扑如此厉害,刀已出鞘,绝不只是见血那么简单。

    不出所料,不死不休!

    “朋党”之说已经出现,更狠毒的招数还会远吗?

    比如……

    “谋逆!”

    东京城中,某个深宅大院之中,枢密使夏竦轻声吐出了两个字。

    声音不大,但足够震动。

    在座之人不多,但身份都非同小可,要么是朝堂大佬,抑或将门宿老,皆是位高权重之人,也都对新政最坚定的反对者。

    “子乔,此举会不会……官家对那几位可是由衷信任,怎会相信他们谋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