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五章 旧事重提-《大宋好时光》


    第(2/3)页

    当年就提过了,不过百官拒绝,因此僵持了很多年。

    时间久了,官员们大都渐渐忘了此事,没想到突然以这种方式——旧事重提。

    除了李宸妃,还拉上一个杨淑妃,那可是官家自小呼为“小娘”的人,分量无疑更重了。

    而且是仁孝之风高涨的一个特殊时机,事情一下子就显得十分敏感。

    朝臣们下意识的态度还是反对,嫡庶有别,尊卑名分早定,不能轻易更改。

    礼制这杆大旗,他们还得扛着,用着。

    不过这一遭,百官们不再是众口一词,有一部分人站在另一个角度。

    孝顺!

    天经地义,这绝对没错!

    生育之恩,养育之恩大于天,官家追谥生母、养母一个身后名,有何不可?

    什么尊卑礼制,都是借口,古往今来又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

    汉武帝的钩弋夫人,生前只是个嫔妃,但其子昭帝刘弗陵继位之后,追封生母为太后,修陵安葬。

    昭宣中兴,汉昭帝乃是明君,当时辅政的霍光也是贤臣,难道他们不懂礼法吗?

    支持的官员们开始遍查史书,寻找各种先例与理论支持,支持皇帝尽孝追谥之举。

    但朝野还是有一批大臣,坚持礼法制度,无论前朝如何,大宋祖制是这样的,不能更改。

    关于追谥之事,再度争执不断,僵持不下。

    消息从朝野传到民间的时候,大部分百姓其实是赞同官家的仁孝之举。

    百姓们不懂什么礼法制度,孝顺是最朴实的本心与行为,任何时候都天经地义。

    真不明白那些官员为何反对?这不是要陷官家于不孝的境地吗?

    杨浩听到的时候,只是淡淡一笑。

    皇家、朝廷的事情,当真复杂。

    孝心?礼制?

    争论的真是这个吗?

    相信赵祯的初衷确实心存仁孝,但君臣之间的僵持,却有另外的意味。

    权力!

    朝堂上的任何争执,本质其实都是权力之争。

    多年前,亲政之初的赵祯首次提出追谥生母,朝野齐刷刷地反对。

    那时候的皇帝,尚无根基,毫不夸张地说,君弱臣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