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回乡路-《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第(3/3)页

    陈知年挠挠头,幸好车上的都是老乡,否则,祖宗脸面都要丢尽了。一个个的,都想要靠着女儿赚钱,靠着嫁女儿过上好生活。

    自从有人家因为姑娘嫁人而发家致富后,大家就把希望寄托在姑娘身上。

    很多拐子以村为单位,他们青山镇的小三也以村为单位。

    这些姑娘说是嫁,其实不过是小三、小情、二奶而已。没有尊严,没有地位,还要被人戳脊梁骨。

    但这些靠着她们发家致富的家人、亲人们,从来没想过她们的处境,更没想到她们老了后怎么办?

    第一批当职业小三的堂姑姑们已经老了,多少人老无所依?多少人因为年轻时候走错路,而连青山镇都不敢回?

    这些,大家都看不到。

    只看到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楼房。

    陈知年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还没有起小楼房的人家之一,虽然,她爸妈也在拼命赚钱,但要养大她们四姐弟,送他们读书,真的没有能力再给他们起小楼房了。

    小叔拍拍陈知年的头,“别管那些人。小周很好。虽然穷了些,但人品好,脾气好,工作好......”小叔把周辞白吹的天花乱坠,天上有地下无。

    幸好,小叔不知道周辞白不穷,否则,就真的要吹嘘上天了。

    不过,陈知年并不打算满着周辞白的‘富裕’‘家世’,因为她还要以此来激烈那些想要辍学的妹妹们呢。

    凭着一张漂亮的脸能找个有钱的老男人?但是凭着一张漂亮的脸,一张学历,就能找到有钱的年轻的英俊帅气的男人。

    怎么选?

    大家应该会很明白的。

    读书明理,才不至于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哄骗。

    希望妹妹们能多读书。

    陈知年靠在小婶身上,听着大家吹嘘,话题内容跳脱。不过,正因为大家说说笑笑,所以时间也过得快。

    陈知年看一眼手表,已经凌晨了。

    “大妹,饿了吗?要不要吃个面包?”

    陈知年摇摇头,“不要。”坚决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有人递给陈知年一把瓜子。

    “谢谢。我坐车不能吃东西。”陈知年笑着拒绝。虽然不认识,但也知道是青山镇的,听口音就能分辨。

    青山镇因为它的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它的方言比较有特色,虽然说的是粤语,但口音中还有其他话的影响,例如客家话,又例如瑶、壮等语言的影响。

    融合在一起,成了四不像。

    但这也是特色。起码很多人一听,就大概明白‘哦。青山镇的呀。’

    嗑着瓜子,聊着八卦。

    侃大山,吹牛皮。

    坐累了,站起来直直腰。

    饿了,吃;渴了,喝。

    有这么多老乡在一起说说笑笑,就好像在村口的果树下聊八卦。也难怪有人站了一路也不觉得累,因为根本就忘记了累这一回事。

    说说笑笑,时间就过去了。

    陈知年从小婶手上接过酒坛子,放在双腿上,然后下巴低着酒坛子闭上眼睛,她要休息一会。

    眼皮子都在打架了。

    小婶却笑了笑,“可不要流口水了。否则,渗到酒里,酒味就淡了。”

    怎么可能?

    即使她睡觉流口水,也不能渗到酒里。她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别说流口水,就是下雨也没有影响。

    有人问小婶,这是什么?

    “酒。大妹给她外公买的酒。”

    “大妹最孝顺。”

    “是啊。毕业工作赚钱了,立刻就给家里人买礼物。”

    陈知年领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就给小叔小婶买了礼物。

    “比我女儿孝顺多了。”说起自己的女儿,小婶就忍不住吐槽,然后几个人一起吐槽自己的女儿。

    有人吐槽女儿不够漂亮,找不到有钱的好男人;有人吐槽自己女儿读书不好,却又不愿意出来打工;也有人说自己女儿赚了钱,却一分不愿意上交......

    “哎。儿女都是债。就想着,赶紧养大,然后该嫁人的嫁人,该娶妻的娶妻,我的任务也完成了。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呵。

    想太多。

    等孩子结婚后,又要操心孙子孙女。

    反正,就是一辈子都操不完的心。

    但有什么办法,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过来的,然后他们以后也会这样,都是为儿女操心的命。

    “是啊。怎么能不操心?”小婶叹口气,“嫁个有钱人,担心对方人品不好。”

    “嫁个没钱的?更担心对方人品不好。没有钱,如果再没有人品,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

    陈知年虽然闭目,但并没有睡着。

    这样吵闹的空间里,根本就睡不着。

    突然,陈知年听到有人呕吐的声音,紧接着又有人急急的大喊,“递个塑料袋给我,快。”然后又听到售票员大喊,“要吐的就吐在塑料袋里。”

    “不要把头伸出车窗去,危险。”

    陈知年捏住鼻子,然后赶紧拿出橘子味的香水来,喷,喷,鼻子终于能活了。陈知年坐车最怕的就是被人呕吐,因为会传染。

    闻着那股味儿,就忍不住的想吐。

    就好像听到别人咳嗽一样,是控制不住的。一个呕吐了,紧接着一个又一个。

    陈知年捏着鼻子,想了想,把准备的棉花球拿出来,喷上橘子味的香水,然后放在鼻翼边,世界终于清新了。

    小婶看着陈知年的样子,笑着摇摇头,“越来越娇气了。”

    陈知年扁扁嘴,“我一直都有一颗娇气的心。”只是,以前没有资本娇气而已。

    突然,车停了。

    “咦?怎么了?”陈知年有些奇怪,“凌晨5点,到吃饭的时间了?”

    小婶拍拍陈知年的肩膀,“想得美。停车让大家上厕所。”车上虽然有个小厕所,肯定是不方便的,所以长途客车一般都会每隔几个小时就停车一次,让大家上厕所。也让大家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让大家下车活动活动手脚筋。

    小婶一手拿着小凳子,一手拉着陈知年,“赶紧的。”

    陈知年摇摇头,“我不需要。我留在车上看凳子。”

    小婶把凳子留给陈知年,然后急急忙忙的下车去上厕所去。

    这种建在路边的厕所,陈知年也没少上。其实,她大学的时候也没少坐长途车,知道这种路边的厕所有多脏,她宁愿憋着,憋回家去,然后安慰自己: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以前,她从学校回家也是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很多人都说,她矫情,明明就是个农村姑娘,从小上的就是农村的粪坑。

    难道外面的厕所会比农村的粪坑更臭,更脏?

    但陈知年觉得她家的粪坑虽然也臭,但绝对不脏。再说,家里粪坑使用者是知根知底的家人,不用担心会有什么通过粪便传播的疾病存在。

    但外面的厕所就很难说了。

    “你不下车上厕所?下次停车可是在要五六个小时后了。”售票员捧着一桶泡面过来和陈知年聊天。

    陈知年摇摇头,“暂时不需要上厕所。”

    然后售票员又问起陈知年在上车前说过的关于行李箱贴数字的建议。陈知年也是真心觉得现在的行李存取不方便,不仅麻烦,还容易出错。

    现在的人都喜欢用蛇皮袋装行李,你家的蛇皮袋和我家的蛇皮袋都是一样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

    所有的行李,全部塞在车厢下,哪里能分得清谁家谁家的?

    都是蛇皮袋。

    看着差不多。

    看着大概是自己家的就提回去了,然后发现拿错了,也没有办法。如果别人的行李袋比自己的值钱,高兴。如果拿错的行李袋不值钱,骂骂咧咧的,埋怨司机,埋怨乘务员......可能整个年都过不好。

    如果自己的行李袋里有贵重的东西,被别人拿了,肯定也是要吵着闹着让司机和售票员赔偿的。

    所以,为了规范,为了方便,最好就是能在一个个行李袋上贴上标签。

    “......也不用麻烦,就贴数字标签就好了。一天,应该也没有一百件行李吧?我们就做个从1到100的数字标签,上下两联,做成能黏贴的那种。”

    “......在放行李之前,先贴上数字标签。一联贴在行李袋上,一联给行李的主人,让他保管好,下车的时候凭着标签取行李......”

    总比现在一窝蜂的涌上去塞行李要好。所有的蛇皮袋全部堆在一起,根本就分不清你我他。自己都分不清楚,更不要说别人。

    取行李的时候,更是麻烦。

    到站需要取行李的人和售票员一起下车,然后吭吭嗤嗤的费力气把大部分相似的,‘疑是自己’的蛇皮袋扒拉出来。

    然后再从一个个‘多胞胎’似的,没有多大区别的蛇皮袋中找出自己的那一个。

    如果看到别人的蛇皮袋更好,看起来更值钱?

    偷偷换一个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损失谁赔?

    肯定是司机和乘务员啊。

    “也不需要什么设计,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好。一个行李贴一张,拿着1号行李签的人想要拿2号,那肯定就是心怀不轨。”

    乘务员点点头,“这个办法好。”

    “平时乘客少,行李少的时候没什么,但过年这段时间,人多行李乱......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春运开始,几乎每一趟车都要赔行李钱,少的时候几十,多的时候几百......”

    “有这个数字标签就方便多了。”

    “如果你们再讲究一些,可以在数字标签上标注上自己的车牌号......”

    “好。这个好。”售票员高兴的拍拍陈知年的肩膀,“小年轻的脑子的就是灵活。”

    售票员递给陈知年一桶泡面,“谢谢你。”

    “对了。你也是青山镇的姑娘?”作为嫁进青山镇的媳妇,售票员可是知道青山镇的本地姑娘很漂亮的。

    不过,也正因为青山镇的姑娘漂亮,所以本地的姑娘一般不会嫁在本地,有九成会外嫁。

    这外嫁,不是嫁到隔壁镇、隔壁市,而是往大城市、台台、港港、国外之类地方嫁。因为青山镇在外面有人脉,最早外嫁的姑娘会带着家乡的姑娘一起,一个带一个的,就几乎全都出去了。

    别看青山镇偏僻,但镇里人家的生活并不差。

    因为姑娘嫁得好。

    所以,她从不小瞧青山镇的任何一个姑娘,因为这些姑娘将来都有可能是富婆。

    当然,也有很多人看不起青山镇的人,觉得他们没脸没皮,明明就是破坏别人家庭,给别人当二奶,却不以此为耻,反而以此为荣。

    看着售票员的眼神,陈知年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了。对青山镇姑娘的行为,有人妒忌,也有人不屑,甚至鄙视。

    但,不管荣辱还是诋毁,这都是她的家乡。她可以努力让它变得更好,却不能瞧不起它,更不能鄙视它。

    因为她生于青山镇,长于青山镇。

    这里是她的家。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而且,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所以,陈知年肯定的点点头,“是。我是青山镇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