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外婆-《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第(1/3)页

    “不管什么时候,读书都不可能没有用。读书明理明智,读书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气质......如果说护肤品保养的是美貌,是外表,那读书保养的则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内涵......相由心生。心年轻了,人就会年轻。”

    “一个人的年轻,并不仅仅表现在脸上,还有一个人的内心。有些人明明年纪轻轻,但却总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而有些人越活越年轻......为什么?心境不同啊。”

    一个人的内心和经历阅历有关,也和人看的书有关。

    有人说,你走过的路,你看过的书,你爱过的人,不会表现在你的脸上,但会刻在你的内心深处。

    而人的内心经历多少也是会表现在脸上的。

    很多人总想通过护肤品保养皮肤,让自己永葆年轻,却不知道让人永葆年轻的并不是高档的名牌护肤品,而是一颗乐观的积极的心。

    用书本,用见识,用阅历来给自己的内心添砖加瓦、增添色彩才是最好的保养办法。人不可能一辈子不老,但能童心未泯。

    宋文老师常说,一个可爱的有趣的灵魂,即使老了也是可爱有趣的。

    “书读多少,都是自己的,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抢不走。但是,别人的钱终归是别人的钱,别人一旦收回,那就一无所有。而且,从别人手里拿钱,不管什么关系都不能理直气壮。甚至可能会遭受白眼。”

    就算是伸手问自己的父母要钱,都会忐忑被拒绝,更不要说别人。

    不知道别人,陈知年就很不喜欢伸手问别人要钱。

    读书的时候,爸妈会把一年的生活费和学习费交到陈知年手里。用超了,就需要打电话问爸妈要。

    每当这个时候,陈知年就会很忐忑。因为爸妈总会很详细的问她,为什么会用超?用在哪里了?

    所以每一个学期,陈知年都会精打细算,认真规划每一笔钱,尽可能不要用超。因为问父母要钱的时候,会让她觉得自己很渺小,很不安。即使这是她的爸妈。

    当年,陈知年考上了市一中,爸妈关心的不是她有更大的几率能考上大学,而是市一中的学费比县城一中高了一百多一个学期。

    而且,市一中的住宿费贵,生活费贵,伙食费贵。

    可以说样样都贵。

    爸妈问她,能不能去县城一中?

    ‘如果能考上,不管在什么学校都能考上。’这是爸妈的说法。因为她去了市一中,不仅增加了费用,也不能照顾弟弟妹妹了。

    但是,陈知年肯定是想去市一中的。

    在市一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资料要买,爸妈给的生活费常常不够用。这就需要她打电话问爸妈增加生活费。

    每次打电话,爸妈都会问‘怎么花这么多钱?’

    陈知年每次都会认真的给爸妈解释,买了什么什么,花在什么什么地方?每每这个时候,爸妈就会说一句‘你说这些,我也不懂。’

    说了不懂,如果不说又会怀疑她在市里学坏了,乱花钱。

    所以,陈知年想要赚很多钱,从此不再伸手问别人要钱。自己没有钱,需要伸手向别人要的感觉真的很不好。

    陈知年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想要依靠男人?靠着男人的心情拿钱,不是一件很郁闷,很糟心的事情吗?

    陈知年是见过村里的姑姑哄男人的,真的很没有尊严。差不多是把脸皮往地上扔了,不止,还要再踩上两脚,碾一碾。

    陈知年觉得自己宁愿去工地搬砖,也不愿意看别人的脸色生活。

    搬砖累的是身体,而看别人脸色生活,苦的是心。而陈知年是宁愿累身也不愿意累心的人。

    陈知年看着眼前三个懵懵懂懂的小姑娘,想到曾经的自己。年少时候的她也懵懂无知,但宋文老师不仅理解她的无知,还教她如何去填补自己的无知。

    如同当年宋文老师看她一样,陈知年也希望村里的小姑娘们明白,什么时候都是靠自己最硬气。

    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什么比自己更能依靠。

    靠山山倒,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想读书。”稻子是芳婶家的小女儿,因为上面有两个姐姐赚钱所以她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读初中,甚至继续高中、大学。

    稻子也是宋文老师的学生,听宋文老师说过外面的世界,也听宋文老师讲过很多很多的各色各样的女人。

    有坚强的,有强势的,也有懦弱的......从一个个小故事中,稻子开始怀疑父母的为她好的话,她觉得父母的为她好并一定就是为她好。

    再说,父母想要的好和她想要的可能并不一定就是同一样东西。

    稻子去过的最远地方就是青山镇,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她不知道宋文老师说的外面的世界是否就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好,那样精彩,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否就如村里的姑姑们、姐姐们说的那样,钱至上,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寸步难行。

    稻子不知道,她想要听听陈知年口中的外面的世界。稻子觉得陈知年看到的世界应该和别人不一样。

    从小,就听村里的人说陈知年聪明

    聪明人看到的世界和蠢人看到的应该不是同一个,即使是同一个世界也会不一样。

    相对于陈晚秋,稻子跟相信陈知年,也更希望成为陈知年这样。陈晚秋虽然妆容精致,也穿得漂亮,但她双眼无神,笑起来勉强,眼角还有不少的皱纹。

    但是陈知年看起来青春无敌,双眼发亮,好像有星星。

    如果说陈晚秋看起来像是老了十岁,那陈知年看起来就像是年轻了十岁。明明是同龄的两个人,但看起来差别太大了。

    陈知年看起来十八,陈晚秋看起来三十八,两个人站在一起,根本就不像同龄人。当然,可能也和陈婉秋最近心情不好有关。

    心情不好,情绪不对,影响了陈晚秋的气色。

    陈晚秋看起来,就像一朵很久没有被浇水的花,干枯干枯的,能明显看到头发末梢上的开叉。而陈知年呢?

    光彩照人,就像一颗圆润的珍珠,散发着淡淡的微光。

    稻子喜欢陈知年身上的朝气和活力,觉得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气息。青春可以貌美,也可以张扬。

    而陈知年既青春貌美也青春飞扬,看着就让人觉得喜欢。

    “既然想读书,那就认真读,然后考大学。你初中毕业,同学都是同一个镇的......想想小学的同学,再看看初中的同学,有什么区别?”

    “小学的同学差不多都是同村的,或者是附近村的,大家都知根知底。初中的同学都是同一个镇的,大家也不陌生,谁家的家庭条件,谁家的生活水平,差不多都有一个印象......但是高中,同学虽然同一个县城,但不同的镇......大学的同学则来自全国各地......同学的同学,同学的朋友,谁能肯定这其中就没有你们先到的高富帅?”

    陈知年一直都不明白,村里的女孩子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想要嫁个有钱人,没有错,而且梦想很大,但是,为什么一定要找个又丑又老的?为什么就不能找个高富帅?

    是因为明知道不可能,所以退而求其次?

    但是,为什么要将就?为什么就不能奋起努力?

    为了更好的而努力不是很好吗?什么一定要在烂泥塘里扑腾?

    而且,这一扑腾就是十几年。

    扑腾出了污名。

    现在,谁谈起青山镇都不再过山清水秀,景美,人美,而是人尽皆知的‘二奶镇’。

    “虽然,你们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后也能跟着姑姑们、姐姐们出去认识那些所谓的有钱男人。但是,有钱男人也不是傻子是不是?他们凭什么给你们花钱?他们买的是你们漂亮的脸蛋,你们的年轻青春,你们人生最宝贵的时间......一旦你们变丑了,变老了,他们还会愿意吗?不会的。”

    “你们自己看看,姑姑们、姐姐们的男人,哪一个年轻帅气?”陈知年斩钉截铁,“没有。一个都没有。”

    全部都是又老又丑。

    “我们年轻貌美,为什么要喜欢又老又丑的有钱男人?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只要我们更好,我们就有更多的选择,选择英俊的,年轻的,有钱的。”

    陈知年眨巴一下眼睛,“而且,初中毕业相当于文盲。就算让你找到有钱的男人,但你们没有共同的话题,没有共同的爱好......他的家人、朋友会鄙视你,会觉得你除了脸一无是处。”

    “人家在谈论a股、b股,你以为人家说的是屁股......人家谈爱迪生,你和人家说席绢言情,能说到一起?”

    在今天之前,为什么村里人都说陈晚秋嫁得好?因为只有她最稳定。陈晚秋跟着她男人的时间最长。

    长到大家都忘记了,陈晚秋名不正言不顺;忘记了陈晚秋并没有领取结婚证;也忘记了陈晚秋当初只摆了出阁酒而没有结婚酒。

    出阁和结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等陈晚秋突然回来,大家恍然才发现,原来陈晚秋并没有嫁人,她只是跟了某个男人。‘跟’和‘嫁’天差地别。

    陈知年和周辞白谈恋爱,如果周辞白做了对不起她的事情,她还能以女朋友的身份去谴责他风流多情,见异思迁。

    但是,即使被分手,陈晚秋也不能谴责她男人。因为两人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不是对等的,两人是养和被养的关系,没有任何的感情,也没有任何的约束。

    一旦男人不想养了,等待陈晚秋的只有一个,另觅他处。

    虽然陈晚秋的‘嫁’没有法律保障,但相对于村里的其他姑娘,陈晚秋已经很幸运了。村里的大部分姑娘都是几个月就换一个对象,能坚持几年的已经是‘本事人’了。

    多少人在兜兜转转中浪费了时间,没有了年轻和美貌?然后继续在越来越差的男人中间蹉跎岁月和人生。

    多少人因为年轻对手的错误选择而导致老无所依?

    很多。

    但人们习惯了看好的,习惯性的忽略掉不好的。

    陈知年给稻子还有她的小姐妹讲述她眼里的羊城,她和同事的相处,和同事们去旅游,和同事们唱k,出差等等......

    对村里的姑娘来说,每一样都充满了新奇。

    村里的生活太单调了,以至于村里的人总是一次次的讲起那些女婿们带来的热闹。小洋楼,小轿车,洋酒,漂亮的衣服,金光闪闪的手表......

    等等。

    一遍遍的说。

    就连村里几岁的小孩都知道谁谁家的女婿最有钱。

    这样的话听多了,村里孩子的三观也歪了。

    真的不怪青山镇的小姑娘们爱慕虚荣,这都是从小培养的。

    陈知年非常详细的给稻子们描述了金碧辉煌的k房,还有里面各种各样的小零食,还有点歌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