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我的上海老布》
第(2/3)页
比方讲,如果上海丈母娘年轻时嫁了一个好男人,那她必定会说,‘女儿,你就要像我这样,一定要把男人看准。’如果她嫁的男人不好,她也一定会说,‘你再也不要像我这样,感情都是假的,物质才是真的’。
反映在现实上,常常就是丈母娘越俎代庖,替女儿要房子、车子、票子,对毛脚女婿更是百般挑剔,提出来这样那样很赤裸裸的要求。
所以,你们小孩,特别是像你这样的外地人,这才可能觉得我们上海的丈母娘很功利。”
布礼母亲想了想,说道:“但是小王你也要承认,这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我们上海一种婚恋状态。”
王有节,还有布礼都不做声。
“说到这里,就连接上了我接下来想问的再一句话,门当户对是必须的。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人民广场的相亲角。实际上,在那里相亲角,很多都是孩子的年迈的父母在代替自己的儿女在相亲找对象的。
但是你去现场好好着看,就会发现,从那些“白发相亲”者所处的社会阶层来看,是断然看不到什么“富二代”、“权二代”、“垄二代”和“军二代”的身影的。有的大致只是两类人:比较富裕的城市中产阶级为主角,普通市民为陪衬。
在相亲角,父母为子女筛选的“结婚候选人”,都是在同一社会阶层,经济水平和教育程度相当,而相亲角也形成了同一社会阶层的“通婚圈”。从相亲角的阶级分层,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阶层流动状况。”
“还有,‘凤凰男’是什么意思,你应该知道的吧?”
布礼母亲稍作停顿,又说道,“你以后在上海呆久了可能就会知道,上海婚姻市场的准入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城市贫民和“凤凰男”基本被排斥在“通婚圈”之外。”
王有节不响。
“你们不说我其实也知道,近几年,上海的丈母娘频繁出场,声名大震,尤其在像你们这样外地驻沪男青年眼里,上海丈母娘可能更是眼中钉肉中刺咽喉里卡的鱼骨头。
但是我和你说,我家囡囡是真的好。三岁识字,五岁看书,阿姨见了都爱抱,从小不吵不闹。七岁开始学小提琴,数九寒天,手指差点冻掉。乖是乖的来,放学就蹲家里,晚上不往外跑;学校操行等第都很好,成绩名列前茅。高中是重点,大学更是名校,包括去国外留学也是这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