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皆大欢喜-《宋仕妖娆》
第(2/3)页
“臣等附议!”
洪遵话音落地,从相位退了下来,但依然在朝中担任御史中丞的洪适出列附议。
然后又走出一大票人附议。
包括枢密院几个人。
李凤梧犹豫了下,也走出朝列,“臣附议。”
赵昚正欲说话,汤思退走出朝列,闷声问道:“敢问洪尚书,官家操劳国事,日夜辛劳,身体已经染恙,你却让官家抱恙去行籍田祈年礼,居心何在?”
洪遵头一昂,“臣无二心,据实耳。”
大宋的文臣,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要脸。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最后反正交给官家去定断,偏生官家还觉得双方都有理,所以大宋的官家,恐怕也是历史上糊稀泥最多的天子。
汤思退冷哼一声,“如今盛世风光耀耀然,官家励精图治治政如尧舜,然家国大事在前,籍田祈年礼虽然重要,怎比得上千万黎民之生事,官家让皇子代行,正合时下情势,又能安康龙体,这莫不是事实?”
洪遵也冷哼回击,“汤相公此话,下官就不明白了,千万黎民之生事?难道春耕就不是黎民之事,官家祈福,上苍恩泽,惠及黎民,这才是事实,况且家国无巨细,两位皇子虽有心,然此等事情,涉及一年耕事,岂可儿戏?”
赵昚苦笑,也说的在理。
汤思退怒了,“儿戏?感情洪尚书还以为两位皇子只是幼儿?”
回看向官家,“恭王殿下已及冠成婚,如今更是行事稳重,承继官家之勇锐,延续庄文太子之稳重,代行籍田祈年礼,何虞之有?”
赵昚一想也是,惇儿如今行事确实稳重了许多。
汤思退说的也有道理。
不过洪遵显然不会这么屈服,他掌礼部,这件事若是不拿出点成绩后,以后别人如何看待礼部,都会觉得自己这个尚书被左相给吃得死死的了。
于是据理力争。
乾道六年的第一个大朝会,瞬间升温。
先是汤思退和洪遵争辩。
其后洪适加入其中,刑部尚书江君烈参与其中,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汤硕也纷纷言,最后参知政事周必大,枢密使蒋芾也纷纷表看法……
总之,这一个大朝会变得如菜市场一般热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