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及早准备-《大唐朝请郎》


    第(2/3)页

    张军放下公文,起来负手走到门口,往远处看了看。可惜呀,凤翔大变化以后的第一个春耕,自己是参加不上了,本来还琢磨着理一理农耕。

    事情太多了呀,只能往后推了,好在也不急,可以慢慢来。

    其实农耕不需要他指导,农具,耕种他都做不了什么,百姓们重新分了整分了土地以后,热情大涨,农耕不愁。

    现在需要他做的是育种……这事儿他事实上也不擅长,得靠资料慢慢琢磨。花生,玉米,辣椒,红薯,西红杮,都需要从种子上想办法。

    我们被西方一再的欺骗,他们把什么都往自己头上安,以此来树立西方高大伟大的形像,可惜假的就是假的,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

    李同系也走到门口,不敢和张军并肩站立,侧着身子站到一边。

    “等某南征归来,会征调老兵成立治安军,行警卫,防护,机动,水火,维系安定诸事,你要做好准备。”

    “诺。”李同系用力的击打了一下左胸。

    张军点了点头:“你就回去安排吧,做事不怕细,就怕敷衍,不管什么事都要提前考虑周全。”

    “职下明白,职下告退。”

    张军点点头,目送李同系离开,自己巴嗒巴嗒嘴,摸了摸肚子。到是还没感觉饿,但是想吃东西。怕是这段时间惰怠了,这是要长肉啊。

    想了想,背着手从南堂小院出来,穿行到前面府衙这边,去了办公室。他也是刚刚提到春耕,才突然想到了这边的事情。

    今年会有旱情啊。确切的说,不只是今年,近几年长安左近都会发生旱性,蝗灾。大旱必有蝗灾,雪上加霜。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蝗灾不断,甚至王朝覆灭都能和蝗灾扯上关系。

    而朝庭为了蝗灾,也是想尽了办法。

    这东西是吃不绝的,吃了一只又来百只,能吃多少?人那会儿连土都吃了,能不吃活蹦乱跳的蝗虫么?不管用。

    捕捉也不行,大唐朝在闹蝗灾的时候,官府会出钱鼓励人们去捕捉,官府收购,一斤蝗虫等同于一斤粮食,这个价格相当不低了。

    养殖鸡鸭这些东西都搞过,古人并不笨,甚至比现代人还要聪明些,务实些,发明了很多灭蝗的办法,很多方法现在还在用。

    张军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总得安排一下,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这会儿也快要下班了,官员胥吏们基本上都没在工作了,各个办公室里热热闹闹的。

    张军径直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让卫阿荣去唤诸牧监,屯田,水利,司农,营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过来。

    诸牧监,就叫诸牧监,不是指很多牧监。大唐太仆寺下牧监只有两个,一个是牧马监,一个是诸牧监。

    牧马监专门养马,诸牧监就是什么都养。鸡鸭鹅狗羊牛驴骡,猪,鹿,熊,反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养不到的。

    没一会儿,几个部门的负责人进到办公室,给张军见礼。

    张军让大家坐下,和他们聊了一下关于春耕的准备情况,各项事务的安排工作进展。

    “春耕在即,某却是要南征,有些放心不下。”

    张军解释了一下原因:“司天台报,怕是今岁会有大旱,需早做准备,田亩要进行深翻,烧荒,以绝虫卵,要防火情。

    水利诸部要按大旱酌情排编计划,马上组织人手进行准备,兴修水利沟渠,开挖井池。

    诸牧监需增加鸡鸭牧养,亦要鼓励丁户牧养,越多越好,可止蝗灾,其他灭蝗的法子也要尽早准备。

    丁户所养鸡鸭诸畜,秋收后可由兵部进行收购,也算增加一些丁户的年赋,不要伤了民情。

    司农要马上着手排查公仓,出去大量的采购粮食回来,不设上限,越多越好,窖池不够马上着手兴建。”

    张军把各部门的工作安排了一下,强调了一下预防大旱和蝗灾,让大家马上开始安排准备。

    大唐的农业管理有点复杂,分了好多部门,职田营田屯田户田官田,都有专门的司署管理,还分属不同的部寺,所以就显得有点乱。

    司农寺是不管民间农耕的,他主要是负责国家收购和仓储运输,然后就是皇家的园林牧耕。

    管理农耕的是工部和户部,还有兵部吏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