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趣举倾覆-《大唐朝请郎》


    第(3/3)页

    “律师,此事干系重大,今日寺内便不方便应客了,须关了寺门。”张军没有回答主持律师的问题,而是叫她安排闭寺。

    “是。贫道这就安排。”

    “门禁之事,还要向律师告欠,寺内诸尼最好不要走动。主持律师可旁观。”

    “是,但从太保吩咐。”

    主持律师出身大家族,是吃过见过的,自然知道这个时候乖乖听令就好,即使心里有些气愤也得收着。

    主要是这个架式有点吓人,当朝太保,两位内省大监,这事情能小得了?

    张军没打算审问李软奴,安排人把这和尚带到空屋监禁了起来。这人自称宗室,这事儿谁也不知道真假,有点犯忌讳。

    审别人也是一样的,只要事实清楚确凿就好。

    而且据张军所知,这和尚的坦然还真不是装出来的,是真无惧无畏,杀头的时候也是一样。虽然没有谁来证明他的身份,但张军感觉,他说的应该是真的。宗室。只不过是哪一支,这个就不用去猜了,没好处。

    万一问出来这是隐太子的后人……这事可就大发了,复杂了,都不好收口。

    这边王大监主审,开始询问智因尼,寺外,凤翔近卫配合神策部,正在到处拿人封户。

    李同系这事儿办的挺漂亮的。

    和董昌李软奴智因三人来往相密的,不论是市人还是官员,禁军,都查得一清二楚,都派了人时刻盯着。

    这会儿只要由监视人员带着挨家去抓就行了。坊市刚开,很多人都还在睡梦中,连床都没起。

    至于禁军,有内侍持着霍仙鸣的令印带着神策部将去北衙营中拿人,诸将在长安的宅子一并封禁,等待查抄。

    这会儿宝应军在禁军中的地位大大降低,神策军一时无两,到也不用费什么力气。

    原来那会儿,宝应军可是代宗的亲军,最信任的部队,就和这时候的神策军差不多,或者还要强一点。

    结果吐蕃犯边打到长安的时候,代宗最为亲信的宝应射生军竟然叛乱了,这让代宗情何以堪?于是地位一降再降,不断拆分,声名不在。

    到了德宗这会儿,射生军射生将已经泯然众人矣。估计这也是董昌能说动他们造反的原因。都是不得志向的。

    人被一个一个带到资敬寺中和李软奴相聚。

    主干董昌到是成了最后一个被带到的人,他宿在城南别院中。不是长安城的南城,是长安城外的南边,靠近终南山那边。

    长安城里有很多大家族,豪门,因为城内的空间有限地皮太贵管制太多,就在长安南部终南山北建造别院。

    慢慢的就在终南山北形成了一片以官贵族阀为中心,以他们的附庸和服务人员为主体的市区,连皇帝在那边都有产业。

    很多大商人为了攀附权贵,便也在这边买地置产,建造别院。

    都说资本的萌芽在宋朝,其实不全面,在大唐这会儿商人已经觉醒了。

    强大的大唐商业繁华兴盛,资本不断壮大,已经产生了群体的意识形态和诉求,开始谋取政治地位。罢工罢市就是例证。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为了政治诉求而产生的集体罢工罢市行动,逼迫大唐朝庭更改了政令……这不是资本是什么?

    看到董昌本人,张军到是有些失望。

    和想像中的一点都不一样,就是个满脸胡子的胖子,大腹便便的样子。

    张军恶意的估计,怪不得他舍得把李广弘塞进智因的卧室,估计他某方面是不太行了。男胖短的嘛,气也虚体也虚的。

    只是结果有些跳出张军的意料,因为发动的早,这些人还没有达成整体的计划,只是有了那么个构想。

    不过这也就够了,造反的意图摆在那里,计划什么的无关紧要。

    他们连官员都还没来得及分配,只是确定了李软奴称帝,智因为后,董昌为相,相工唐郛为司天台监。

    其余人等只是许了些大将军开国王候什么的,没有具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