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天兴县伯-《大唐朝请郎》
第(2/3)页
李适今天没上朝,也没招诸宰臣来议什么事,就在金銮殿看书……发呆来着。怎么可能看得下去嘛。
张军虽然没有明说,霍仙鸣也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儿,但是做为皇帝,多少还是能猜出几分来的。
做为一个刚刚经历了禁军无能,差点被叛军干掉,跑路几百公里的皇帝,对这事儿太敏感了,而且愤怒。
“大家,霍王两位大监回宫求见。”
“传。”李适扔下手里的书站了起来,又马上深吸了一口气,把胸中的沸腾压了下去,只是把拳头握的紧紧的。
正常来说,霍仙鸣和王大监来见李适是不用通报的,只需要走到殿门喊一声就行。但这不是出宫办事了嘛,就得走一下流程。
“大家。”
“奴婢见过大家。”
“嗯。”李适搓了搓手,摆了摆:“你下去吧。”把那位刚刚通报的大监给赶了出去。这大监一脸的委屈,行礼退了出去。
内侍殿中两省有大监十好几个,理论上身份相当,但事实上高低分的清清楚楚,不是叫声大监就能得到皇帝宠信的。
能守在李适身边什么事都不用回避的大监,绝对不会超过五个。霍仙鸣和王大监是其中之二。
“事情结束了?”
“是,刚刚厘清,太保手书奏表在此,嘱奴婢二人速来回报大家。未敢耽搁。”
“何事?”李适伸手去接奏表:“可是谋逆?”
“大家睿断。”
李适心里莫名的一松。猜对了,就说明事情过去了,不会再有什么威胁。他对张军的处事手段还是相当信任的。
把奏表仔细看完,李适出了口长气,想了想,看了看王大监:“人等,可曾带回?”
“回大家,并未带回,由太保亲押在资敬寺内,等待论处。依太保之意,便就地正法,不做声张,不作迁连。”
张军在奏表上也写了建议,虽然没说的太清楚,但是李适懂。牵扯到了皇位问题,这是李唐不能碰触的地方。
“涉案者多少?”李适问了一句。
“缉捕在案者,头目十六人,禁军三百二十六人,多为射生,少有神策部众。”
霍仙鸣接过话头,自己在李适面前跪下:“奴婢充职左神策都知兵马使,未能发现端由,险酿大祸,请陛下赐罪。”
当口供上出现神策部将的时候,霍仙鸣差点魂飞魄散,当时真的,那种感觉外人无法体会,对张军的感激那也是直线拉升,没有尽头。
可以说,张军救了他和他的家族的性命,无疑是再生父母。事实上这事儿还真没这么严重,但是他不知道啊。
就像李晟,一听里面有姓李的禁军,当时就瘫了。家族啊,一大家子都有一两千口,只要摊上一个,那就大家一起玩完。
韩游魂听说儿子造反以后,连军营都不敢待了,马上往长安跑,怕属下杀他。他知道李适不可能杀他的。
“都查清楚了?”
“是,查勘无误。”王大监看了李适一眼:“张太保之意,此事不必迁连,先前大患,诸将军拼死护卫,已证忠诚,不该以子论父。”
“你起来吧。”李适看了眼跪着的霍仙鸣:“此事与你无关,但总有枉疏之嫌,罚你半年俸钱。”
“是,奴婢谢大家宽宏。”霍仙鸣磕了一个,站了起来。
“当以此为例,整肃全军。”
“奴婢谨诺。”
“朕记得,张太保曾言,禁军不应以官贵子弟为将士,恐骄奢,恐糜烂……看来张太保所言甚有道理。
官贵子弟,还是去充仪仗巡街吧。”
“大家,奴婢以为,也不能以此概论,只是操练与教谕需得跟上,时时鞭策。”
“神策此次调配凤翔部如何?”
“回大家,奴婢以为,可用改头换面来称谓,判若两人,焕然一新。”
“如此明显?”
“是,奴婢看的惭愧,已多有向太保请教,太保赠操练手册,言练兵分两部,一为体魄技艺,二为思想,即忠君爱国之教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