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天兴县伯-《大唐朝请郎》


    第(3/3)页

    李适愣了一下,看了霍仙鸣一眼:“凤翔诸部也是如此么?”

    “是,奴婢多有行走,凤翔诸部飨食后有小课,便是这思想文化,习字读经,多有讲家国,讲忠君爱国,讲保家卫国。”

    李适默默的点了点头,又把手里的奏表看了看:“即然如此,便依所言……这资敬尼寺……是故赵国公家寺吧?”

    “是。”

    李适想了想,叹了口气:“敕祟玄署,”

    “大家,”霍仙鸣看着李适:“资敬寺虽有迁连,只是疏忽失察,长孙氏乃太宗文德皇后本家,故长乐郡公主夫家……”

    皇上啊,那是你曾祖大母的娘家啊,是你姑母长乐公主的夫家,搞事情的话,怕是传出去名声不好听,有损陛下你的声誉。

    长孙家对于李唐那真的是功劳赫赫,是李适这一支的亲舅翁,亲手扶持李治登上了皇位,然而又是被李治间接给弄死的。

    说起来,李治和他的子孙,都欠着人家长孙家的。

    虽然这事儿只作秘传,没有人敢拿到台面上来说,但是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李适真要是对长孙家做出点什么事情,说不上就会传出来什么样的流言,甚至弄不好就会引起朝臣的不满。

    有句话叫兔死狐悲,今天皇帝对某大臣后人的态度,可能就会是日后对自己家族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不管是友是敌,大臣们肯定是站在一边的。

    “大家,”王大监插了一句:“故赵国公五世女,乃今郭氏主宅赵国夫人。”

    霍仙鸣给了王大监一个眼神儿。懂事。

    这也算是一个轮回了,赵国公长孙无忌的五世玄孙女,成为了现任赵国夫人,顶了自己本家老祖母的爵号。

    李适愣了一下,用手点了点霍仙鸣和王大监,摇了摇头:“敕祟玄署,着祟仁坊资圣寺复为尼寺,赐为长孙家寺。

    资敬寺主持律师敕禅师,主持资圣尼寺,复文德皇后福惠,造长乐郡公主像陪祀。

    永乐坊资敬寺疏枉不察,予以除籍,立为军学院,移交凤翔府统辖,一应官吏师员着凤翔府荐举任用。

    敕天兴县尉同系,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催,收率课调,智勇忠信,仁义敦厚,心惟可嘉,迹颇劳止。

    可授府司马,爵天兴县伯,散忠武将军,赐金若干,绸帛若干,赐田本府调制若干,主者施行。”

    听了李适口谕,霍仙鸣和王大监都松了口气,还以为李适要坚持惩处长孙家寺呢。

    祟仁坊资圣寺本是长孙无忌家宅,长孙无忌全家被武帝流放后,被高宗改置为尼寺,供奉文德皇后,后来又改为僧寺。

    也不知道这个李治到底是怎么想的,反正很难理解。这里面应该有武帝的影子。

    现在又把资圣寺恢复为尼寺,赐还给长孙家做为家寺重新贡奉文德皇后,到是个好结果,应该可以换来朝中重臣的好感

    这个寺院可就大了,不是资敬寺能相比的。

    祟仁坊做为紧靠皇城和东市,是长安城里最大最繁华的坊制,没有之一,占地近一平方公里,而资圣寺,整整占据了四分之一。

    祟仁坊有四门,大十字街的东南隅全部是长孙府范围。由此可见当年长孙无忌之荣宠。

    事实上资圣寺是双府合一所制,为长孙无忌府,长乐公主府。一翁一媳,都是李世民极其信赖宠爱之人。

    其实除了长乐公主,李世民的小女儿新城公主也是嫁到了长孙家的,不过后来又改嫁了,所以都避而不谈。

    “陛下睿智。”看着李适有点得意的小眼神,霍仙鸣和王大监适时的送上马屁。

    至于对李同系的封赏,三个人都没在意,算不上什么事儿,也就是给张军个面子,给李同系挂了个官方级别。都是虚的。

    “大家。”王大监提醒了一声。

    李适双目微垂,眨了眨眼睛:“去吧,着张卿明日入宫议事。”

    王大监行了个礼,退出金銮殿,转弯没角的来到二进宫政事堂所在。

    王大监刚才的提醒,就是询问接下来怎么处理,李适没应,那就是凭他和张军安排。他是过来取敕书和制授的,正好给张军带过去。

    刚才李适的口谕早就被记录下来,由内侍送到了政事堂这边制可备案。

    像这种不涉及到国家大事和重要官员任命的敕旨,政事堂不会驳斥审议,所以速度会很快,也就是大佬们和各级办事人员签个字的事儿。


    第(3/3)页